本帖最后由 闹市逃兵 于 2014-1-28 13:21 编辑
南方人过年,年糕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捣年糕作为年俗文化节不可或缺的一个项目,我们安排这个活动贯穿整个文化节,为期4天。在万全,人们只说“糖糕”,“年糕”一词有年年高的吉祥含义,是后来慢慢兴起的一种较文气的书面表达用词。虽说也有将蔗糖混入年糕捣制,但毕竟少数,或是物资匮乏年代人们更注重于意会,有“糖”的东西似乎更能满足人们吃的愿望和想像。 早年的万全,每当到了腊月时节,村里的人就早早盘算着今年要捣多少斤糖糕,然后把掺和好的米浸泡在大缸里,几天后捞出洗净沥干,磨成粉状,准备捣糖糕了。 米粉和上合适的水份(方言:收粉),倒进饭甑(木质蒸笼)中,然后放到烧滚的开水上蒸,等米粉蒸熟后再放到捣臼中用捣杵反复地捣,捣成有黏度的米粉团后再放在板床上使劲揉捏,或者在特制的模板里压印,压印出来的就是糖糕了。 糖糕的制作当地人是说“捣”的。“捣”,其实是把米粉放在石臼中砸的形象用词,而这里的石臼,万全人称它为“捣臼”。捣年糕的过程,扛捣杵是力气活,非年富力强不可操之过久,重的捣杵往往都能超过15公斤,上下数百次的抡也不是开玩笑的事儿。配合捣动作的还有一个人,一般半蹲在一旁,一只手放在冷水盆里,在捣杵每次上扬时,迅速在石锤前端摸一把,使石锤前端蘸上冷水,保证再次砸下时不会被米粉粘上;同时又迅速地翻动米粉团,使米粉的各个部分都能受到捣杵的捶捣。捣好后黏度很高的米粉团被放到压印台上。负责压印的师傅从中摘下一块米粉团放到模板里用手压实、压平,然后分开模板,糖糕便从中掉出来了。刚从模板中掉出来的糖糕像是一个新生的婴儿,软软的、嫩嫩的、冒着热气。这时,在场帮忙的,大多是些小孩,赶紧上前,把还有几分粘手的糖糕小心翼翼地搬到旁边专门的晾晒席上晾干。压印模板分阴模和阳模,是两个长方形的木制套件,底面刻有精美的传统人物故事和花鸟等吉祥图案,所以,压印出来的糖糕也是非常漂亮好看的。此外,心灵手巧的师傅还会捏刻出猪、鸟、鸡等不同形状的动物来,逗得小孩子们抢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的捣糖糕也逐步被机器所代替。现在,菜场里、商店里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真空包装的年糕,方便得多,也简单得多。但早年万全手工捣的糖糕以及它所带来的过年的味道,就像一杯清茶,淡淡的茶香总是时常在不经意间飘上你的心头,叫人久久回味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