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闹市逃兵 于 2013-11-8 20:04 编辑
距离阳历年底,不足两个月,要是在往年,郑楼街上一定是另一番忙碌景象,而今年却大相径庭。这一切,都源于一周前的一纸禁令。 11月1日中纪委发出通知: “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涉及外事、港澳台事务、侨务等工作需要不在此限,但也要提倡节俭。”这一声令下,无疑将给被誉为“中国小商品之都”的郑楼以致命的打击。郑楼年历生产始于1994年,并在最近几年得到蓬勃发展,大小生产厂家达80多家,年历销往全国各地和周边国家,年产值达15亿元。笔者在振兴东路数了一下,单单在这条不到200米的礼品街上,专营或兼营年历的商铺多达40家(不含礼品城及外围街道),但这些商铺目前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退订、门可罗雀。 一位商铺老板告诉笔者,年历的制作需要一个周期,每年的3到4月份开始准备原材料,购置、更新或者添加机械设备,5到6月份开始设计样稿,7到8月份开始招收工人开始印制专版和通用版面,10月份开始发放样品,10月底和11月开始大量接入订单,12月中旬就要全部完成订货,装箱运往全国各地。这个周期历时将近3个季度,而现在这个时段都已印制好成品等待单位采购,令人想不通的是中纪委何以在这个最后的关键时刻用一刀切方法全盘禁止。 中国政府网站发布的通知上写道:“多年来,每逢元旦、春节,一些地方和单位用公款大量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印制越来越奢华、浪费越来越严重。这既是形式主义的表现,又助长了奢靡之风。”当然,本届政府一系列的声势浩大的反腐举措取得明显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几乎所有的老百姓也都是举双手赞成,所以我们自然也会赞成禁止用公帑购买、赠送贺卡、年历。但是出台这个政策之前是否考虑过、调研过?要是在年初下达这样的禁令会不会降损失降到最低呢?或许中央不会考虑到民企的细节问题,可是民生问题会是小事吗?依附在这条生产链上的企业老板和打工仔,多少憧憬甚至生计,在原本就日渐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将会因为这次禁令破灭的更加快速和彻底。 这个时段的打击给楼年历行业带来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像极了一个月之前在万全平原水稻灌浆时节来临的台风“菲特”,如果说它对农业造成的灾害是避无可避的天灾,那么这个时节发布的禁令对万全的年历产业无疑是一次措手不及的人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