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5838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05-9-8
|
发表于 2006-9-14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乐教化,礼当然没有问题,而乐就有问题。从比较学的角度来看,希腊突出视觉,希伯来突出听觉,两个非常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国又突出视觉又突出听觉。但是听的问题,乐,为什么有很多情必须通过听来体会那些声音。以前冯友兰——不知道后来改变没有——,认为孔子“六十而耳顺”,耳是衍文,耳字怎么理解?可以心顺嘛。其实,耳字太重要了,尤其现在材料越来越多以后。从《五行》开始,我就有一种感觉,视觉当然很重要,但有些听觉和我们内心更深处有联系,当然礼一定又包括视觉又包括听觉,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课题?因为我们知道,从春秋战国开始,从隋县出土的文物,上千种的乐器,音乐水平的发展非常高。从听觉这方面来体现人的理想人格和理想价值。听是一个时间的艺术,和视觉空间艺术不同,要把听做整体性掌握,是比较难的。乐教,在《乐记》里也有一些材料,但作为一个很大的传统,很多文献看不到。从郭店的材料里面,隐隐约约,各种听觉的形象都出现了。
乐教的东西其实《乐记》里讲了很多,一个基本的东西就是声、音、乐三分,最低一层是声、中间的一层是音,最高的一层是乐,禽兽知声而不知音,众庶知音而不知乐,只有圣人才知道乐。乐就是德音,是人的一种心声发出来了,所以说感人也深,用不着说什么,直接能打动人心。《诗经》里的曲子,节奏、思想都比较纯正,而且都有主题。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是硬灌,而乐教强调化,听音乐,而这个音乐本身是发自内心的,由有德行的人创造出的乐曲。这个音分成很多种,儒家认为一定要选很纯正的音乐,可以起教化作用,而郑卫之音是起相反作用的,因为好的坏的都能打动你的心。郭店简里面实际上也提到了郑卫之音的问题,那时候古乐、新乐的问题讨论得很厉害。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后,主持发掘的谭维四写了一篇文章,说春秋是礼崩乐坏完全错了,说乐很发达,没有坏。他把礼崩乐坏理解错了,以为没有音乐了叫礼崩乐坏。实际上礼崩乐坏是指雅乐被大家遗弃了。
[MP=320,240]http://new.qingyinyue.com/mmmmm1l/otherwma/wonderland4.wma [/M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