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22姐 于 2015-6-25 11:11 编辑
我已经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循规蹈矩,厌倦了所谓大都市的车水马龙,厌倦了你来我往的人头攒动,我只想追寻一个自由的方向。 一直很向往丽江。也一心想去欣赏丽江的神秘和美丽。于是我背上行囊,坐上了开往丽江的火车。对,丽江!一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看着车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我忐忑不安,以往对丽江的认知无非都是听说,听说那里四季如春,听说那里有纯净湛蓝的天空,听说那里有随遇而安的白云,听说那里有潺潺的溪流,听说那里有远离俗世的生活以及丽江古镇的纳西文化,香格里拉的神秘魅力,腾冲的火山热海……这一切一切无不是我所向往的。所以越是靠近她,我反而愈是不安。不知道当我踏上丽江的土地时会有怎么的心情。 丽江——一个最不值钱的是时间的地方 早上8点40分北京首都机场出发,直飞丽江,中途经停昆明一小时左右,下午一点半到达丽江的机场。丽江的天气很不错,空气中湿湿的感觉,可能是还没有过雨季的原因吧。来之前一直听说云南是高原环境,很多人来这里会有高原反应,我提着行李走出机场的那一刻,仔细地留意了一下自己的身体状态,看看是否有什么不适的感觉,结果一切正常,暗自窃喜。来接机的是我通过朋友介绍而认识的自由生活驿站老板兼俱乐部负责人——阿飞以及他的朋友石头。 车子沿着大丽公路一直开,二十分钟左右,便到了丽江古城。下了车。走进古城,来到了自由生活驿站的门口,这就是阿飞开的客栈。这几天在丽江的生活我就打算在这里过了。他和他的朋友们对我都很热情,第一次见面我们之间也不会觉得很尴尬,反而觉得很自然。 好不容易来到了丽江,这个我期待已久的地方,心情异常激动。迫不及待地在房间里放下行李,便开始去欣赏丽江最有名的古镇——大研古镇。据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大水车和江泽明的题词)
进了四方街,旅游客很多,给人的感觉没有“古”的味道,有的却是浓浓的商业气息,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只管一头扎进人堆里,开始了第一天的神游。 八月的风,轻柔如水,在洁净的城市上空流浪,直到远方,随意的把白云托起,头顶的云朵,触手可及。风儿如同一个淘气的孩童,把古城的杨柳梳理,吹乱,全由自己的心情喜好。
(在四方街)
古城的水,有一个美好的名字,“玉泉水”,是雪山远嫁古城的女儿。是玉河水,赐予了古城柔情,水灵。 我静静的站在水车旁,任玉泉水百转千回,进而流向深巷,伴随着游人来来去去。水车是古城跳动的心脏么?均匀如一的轮转。水车是古城的日历么?不分白昼的抚摸着玉泉水。然而,在古城,所有的想象都是幸福,同时又是多余。因为,古城,来自你的想象。 走进古城的巷子,很快被一路上花花绿绿的有纳西特色的围巾、披肩、头饰、服装等所吸引,看得忘乎所以。发现古城的房子并不华丽,不像江南的古城,艳于雕琢,而是很朴素,很随意,甚至趋于简陋。 像纳西人的心一样,只是用心去品味生活,而非刻意渲染。就是这样的平静,却让我无端的感动。四月的丽江,寒意已远去,可喜爱阳光的游人们,三五个聚一起,在阳光的沐浴下,语气平和的谈着什么。阳光,在丽江的古城里,变得不寻常,如此的平易近人。
(哈哈,千里走单骑)
(古城店里的小饰品)
古镇的四方街上有很多古色古香的银行,你乍看之下,根本不会感觉这居然会是一家银行,让人不禁感叹,这或许是中国所有城市中最有特色的银行了。
(饰品)
(喜欢这张)
一路走走停停,居然发现一家可以吃正宗的蒙自过桥米线的地方,兴奋不已,叫了最贵的20元配菜的过桥米线,还有纳西烤肉,鸡豆凉粉,纳西撒粑。这过桥米线果然名不虚传,让人忍不住直呼“人间美味”。纳西烤肉我就不敢恭维了,又肥又腻,和我们经常吃的韩国烤肉那完全是两种做法,两种概念,完全不一样的味道。 鸡豆凉粉还不错,就是太辣,不敢吃多。纳西撒粑(纳西撒粑分甜和咸两种味道,据说可以放五六天都不会坏),初尝就是一种淡淡的面饼,有点干,可是细品之下,感觉越来越香,还是值得一尝。走到四方街的中心,非常热闹,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当年马帮在这聚集的热闹场景。很多游客到了这里就开始往回走了,我们则选择了继续前行,一路上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走到山顶,花了两元钱,坐在农家的阳台上喝杯茶,歇歇脚,同时可以在这里俯瞰整个大研古镇,感觉惬意到了极点。 无意间看了看时间,居然已经过了七点,而这里却依然蓝天白云,毫无夜色降临的感觉,直到八点过后,天才开始渐渐暗起来,此时的四方街,已是灯火通明,四方街中心燃起了篝火,纳西老妇人穿着纳西民族服装(纳西女人的民族服装都有一个画着星星和月亮的坎肩,意味披星戴月,纳西的女人都十分勤劳,每天早出晚归的劳作,因此在纳西,女人都是以胖以黑为美,不过这仅限于选美的标准,不是现代纳西小获选老婆的标准 ^-^)手拉着手,围成一圈,跳起舞来,周围观看的游客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很多游客开始加入到跳舞的行列中,一阵热舞后大伙散了开去,此时纳西小伙在篝火旁一边跳一边吹起了笛子,随着笛声,纳西老妇人又开始跳起了舞,游客又开始一窝蜂的涌了过来,载歌载舞,大汗淋漓,直到痛快为止。
商家的门口全部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酒吧一条街隐约传来悠扬的歌声,循着歌声走去,街两边的餐馆、酒吧无不是载歌载舞,吸引着路人的光顾,有游客和纳西女孩扯着喉咙对歌的餐馆门口,更是人山人海,很多老外不停地摁着相机的快门,恨不得把这种热闹的景致整个地搬回去才甘心。 到了九、十点钟,整条酒吧街开始沸腾,到处是对歌的人群,认识的不认识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汉族的少数民族的,中国人外国人,在这里都没有界限,一声声的“呀唆呀唆呀呀唆”回荡在人们的耳际,回荡在整条酒吧街。在这一刻,我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忘记了城市生活的压力,我们将自己整个的融入了丽江的柔软时光……
(夜色中的丽江古城)
(小桥流水的静谧)
原以为,边远的小镇,该是封闭而落后的,可我又错了。四方街的小河边,酒吧,水吧,网吧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聚在一起,品味各自的快乐,怪不得有人讲,丽江在国外的名气更比国内大。就这样,许多的外国人乐于坐在河边的酒吧,守望丽江,浅饮丽江。他们在品味丽江的风景,同时又成为别人的风景。 走过了大研古镇的四方街,感受了酒吧一条街的热闹与激情,突然觉得原来的那个自己又回来了。感觉身心一下子就得到了升华。不用在去烦恼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事情,也不用在忍受老板的苛刻和没完没了的加班。就这样放肆着、在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放肆着。
(在古城看到的雪山)
第二天,我们驱车前往了丽江的神山——玉龙雪山。在途中,我们租了羽绒服和氧气罐,全副武装,直接坐了大索道(去玉龙雪山有三种索道可以坐,分别为小索道、中索道和大索道,而只有大索道可以到达玉龙雪山的山顶)上到海拔4560米的地方然后开始徒步登山,天公不作美,一直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走在山路上,就像走在云层中,朦朦胧胧,看不清周围的景物,很多游客开始集体唱起了东方红,希望太阳可以快快出现。
(玉龙雪山)
山上的风还是蛮大的,我带起了太阳眼镜,遮挡一些风雨。眼前的一切像雾像雨又像风,虽然看不清四周的冰川与雪山,但是也别有一番意境,总之我的感觉是美极了,但是空气中60%的含氧量,很容易让人忽略了这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同行的不少游客嘴唇开始有点发紫,呼吸开始急促,心跳开始加速,于是很多人开始打退堂鼓,准备往回走了。 这时,不知老天是不是为了鼓励一下大家,突然拨开云雾,霎时冰川美景,跃然眼前,人们开始欢呼起来,于是本来打算往回走的,又鼓起勇气继续前进,认识的不认识的没有多余的力气打招呼,便相视一笑,互相鼓励。氧气罐在这时成了人们的精神支柱,不管有用没用,吸上两口便觉得像是注入了一股仙气,顿时又来了精神。到了山顶海拔4680米的地方,所有人开始抢着和这块标有海拔高度的木牌拍照,你速度稍慢一点就有人站过去了,看来这是个看你反应快慢最好的测试了。 到了山顶你还可以花10块钱买个登山证书,觉得这个不够还可以花30块钱买块登山金牌,以表彰自己登到山顶的毅力和勇气。
(大家都在攀登的中的玉龙雪山)
从玉龙雪山下来可以去看看由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大型原生态表演,它每天都会定时演出,我们由于错过了时间而无缘欣赏到他们的表演,甚感可惜。于是我们又驱车来到了丽江另一个古镇——束河古镇,束河古镇有着比大研古镇更古老的历史,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不过由于这是刚刚开始开发旅游景点,去的游客并不多。 虽然束河和大研古镇相比冷清不少,但却各有千秋,我在这里买到了由摩梭姑娘花三天三夜手工用棉线织出来的披肩两条,如获至宝,开心不已。(摩梭手工织的围巾在丽江也有几处可以买的地方,但本人以为束河的这家做工最好,花色最漂亮) 香格里拉——一个一口空气值1000元的地方 依依不舍的离开丽江,我们又驱车前往神秘的香格里拉。途中路过新开的景点——雄古寺。(我们经过的这天刚好是这个景点的最后两天免费参观,下回去可得买门票了)从雄古寺,向远处眺望,可以看到长江的上游——金沙江,在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蜿蜒前行,再往前就是著名的“虎跳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