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了千年的《瓯江竹枝词》,见证了东晋时王羲之在温州的快意人生,也令墨池坊从此弥漫了永远的香韵。 绍兴有兰亭,温州有墨池坊。领略过了纱帽河、五马街、城西的繁华与喧嚣,不妨前往墨池坊,静静回味墨香书韵,感受风流太守王羲之的千古遗风。 墨池公园一角
“风流太守忆王郎,经换笼鹅字字香。昨夜见郎书法好,移家合住墨池坊。”正是这首流传了千年的《瓯江竹枝词》,见证了东晋时王羲之在温州的快意人生,也令墨池坊从此弥漫了隽永的香韵。
墨池坊位于温州老城区解放街北段的东侧,这里原是一条长达175米的街巷。王羲之在温州任太守时,每日在附近的一方水池边作书,搁笔时便洗砚于池,日长月久,将整口池水染成了墨色,所谓英雄相惜,便挥笔题“墨池”二字。到了明代,永嘉状元周旋也题诗句道:“何以清池唤墨池,昔年临池有羲之。” 温州旅游 一方盈盈的池水,经历代名士的“点睛”,就有了灵性,有了名气,也有了不朽的生命。据说,20世纪60年代,温州曾遭受严重旱灾,市区大多数水井、湖泊几近干涸,唯有墨池及这一带的池水清澈碧绿,源源不绝,成了市民排队打水的应急之池,“墨池”也因此名声大噪。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温州名士王澈将“墨池”辟为园林,人称“玉介园”。相传当年此处树木繁茂,尤以水质清冽闻名,水井、池塘众多,名噪一时,成为明清时期温州十大名园之首。清代,墨池坊是镇台衙门所在,“镇台”就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镇台衙门前是一块大草坪,靠南首有一个大影壁,据说是当年清兵的练兵场。到了1913年,江南名士冒广生任欧海关监督,这里成了欧海关监督府,于署东辟“瓯隐园”。 墨池 1951年,温州市政府寻址,也相中了这里,墨池坊又成为温州市人民政府驻地,除北半部建造机关办公楼及礼堂外,南半部基本保持园林绿化。
古往今来,墨池坊一直是温州权力机关的所在地,这也让一直怡然独静的墨池坊平添了一丝显赫与神秘。为更好地保护这一带历史遗迹,重现墨池古风,还“景”于民,而今,政府机关已经全部迁出东移,这里被全面修整成了墨池文化公园,于2012年元旦开始对市民免费开放。
对外地游人而言,去墨池文化公园不免有点“曲折”,墨池坊其实离纱帽河、五马街、城西街都很近,只是墨池坊周边遍布着狭窄的古老巷弄,车马是很难以行进来的,步行最合适,这就需要游人一路询问,一路寻幽。 墨池公园入口 墨池坊一号就是闹中藏静的墨池文化公园,古色古香的门厅入口,如不经意打量,会误认为只是府第老民居而错过,只是临街的围墙上,一棵巨大的古榕“嵌入”墙体成为奇观,令人驻足惊叹之余,恍然明白,此处就是墨池文化公园了! 温州亲子游 进入公园,首先慕名直奔墨池而去——墨池就在入口拐角处,绿树掩映下的水池呈方形,以规整块石垒筑,围以石栏杆,池水澄清,有长尾的鱼儿悠游嬉戏,偶尔会有蜻蜓掠过池面,停歇在水中的落叶之上。池边,米芾书写的“墨池”二字,久已湮没,如今“补书”的是清乾隆五十年(1785)总兵黄大谋。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墨池的倾慕以及对此处的流年忘返。 墨池全景 绕着公园内的人工湖逆时针绕行一周,可以穿过修葺一新的瓯隐园、华麓山房、最景园、玉介园、丛兰馆等,这些建筑样式都延续了温州传统民居风格。巨大的草坪一侧,汉白石的牌坊高高耸立,沿着 牌坊行进,一路亭台照水,长廊蜿蜒,古树参天,桃红柳绿,虫鸣鸟语。如果是清晨来游园,会碰见到许多松鼠从大树上“速滑”而下,如果此时,你手中恰好有坚果,它们还会徐徐的靠近讨要......听附近的老居民税,这些松鼠都是墨池坊的“老居民”,公园改建前,它们便已经在此安居乐业,繁衍了好几代。 旅游攻略 在瓯隐园旧址,有两座高楼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温州书院和“诗人之家”墨池吟坛。最近几年,温州书画院和墨池吟坛都分别举办了不少书画创作比赛、展览、交流及各类诗会等盛会,一时间,才子汇聚,兰亭起社,翰墨飘香,斗清新、竞风骚、王羲之若有知,一定也会倍感欣慰吧! 墨池牌坊 而今,墨池吟坛也成了文人骚客闲来无事常来常往的“会所”,这里有诗词图书馆、阅览室、档案室,集中诗词典籍,供诗词爱好者前来阅读。文客们还自发组成“诗词角”,吟友们随时前来,自由组合,吟诗交友,切磋诗艺,是名副其实的“诗人之家”。
小贴士: 公交1路、4路、43路、103路、109路、113路、115路等均可以到达墨池坊站;
墨池公园24小时开放,免门票;
游览完墨池公园,你还可以顺便去紧邻墨池坊的瓦市殿巷菜场“觅食”,作为温州极大老牌菜场之一,这里的烧鹅、鸭舌、水饺、手撕鸡等都鼎鼎大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