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墨の厵 于 2013-10-8 14:04 编辑
自2005年以来,有台风登陆带来强降雨,鳌江镇就发生严重内涝,污水横流,臭气冲天,一片汪洋,且持续时间较长,给百姓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隐患。据我记忆,这几年来比较严重的就有四次:05年的9号“麦莎”、06年的1号“珍珠”、09年的8号“莫拉克”、今年的23号“菲特”。而在05年之前,经常有台风登陆带来强降雨,虽然时常有出现江水倒灌现象(来得快,退得也快),但绝没有出现这么大面积的严重内涝。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吗?我疏理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请大家商榷: 1.约在1999年兴建的沿江防洪工程是最致命的。大家还记得,为了这一工程,平阳县的百姓都捐了半个月的工资。试想,如果没有这防洪堤拦截,在退潮时,四面八方涌来的雨水除了从各个陡门排出外,还可以从各处沟渠排向江中,泄洪能力不言而喻。那么,防洪堤起到防汛作用了吗?据我了解,昨晚11点左右平潮时,鳌江镇的建设巷、古鳌路一带照样江水倒灌。大家知道,兴建工程时各职能部门都有好处,积极参与,而后续管理问题,大家就袖手旁观了。 2.鳌江镇多年来的城市建设,填埋了许多河道,蓄水能力大大下降。古人修建的排涝水利工程,在我们手里给毁了,是千古罪人、这是犯罪啊! 3.侵占河道、向河流倾倒建筑垃圾、甚至有在河道上建房屋,通过多年的积累,己达到严重状况,泄洪时水流速度自然变慢。这些违章行为为什么没人管,有管!为什么管不好,是不是存在权钱交易? 当然,造成现在这种局面,是多届政府的责任。泄洪能力极度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大家心知肚明,只不过在这里我把话挑明了。据我了解,这次抗台防洪,在6号才开始开闸放水。据钓鱼人说,那天河道水位也只有下降了二、三十厘米。那么,4号就预警23号台风可能在浙闽一带登陆,为什么不早些时日开闸放水呢!笨鸟就得先飞,有备而无患啊!
补充内容 (2013-10-9 22:19):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网友看不明白。防洪堤沿线的排水涵洞、码头的活动闸门(运输通道),都具有大陡门闸同样的功能(分自动和手动)。预计大潮来临会高于该位置时,就关闭,防止江水倒灌,平时,涵洞是作于排放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及雨水之用。台风过后,退潮时就可打开放水。有了防洪堤,并不等于一劳永逸!
补充内容 (2013-10-9 22:39):
台风登陆当晚,鳌江镇的古鳌路、江滨路、兴隆街、第一码头、开发一区、建设巷等,沿江一带照样严重江水倒灌。那水就是从涵洞沟渠、码头活动闸进来的,防洪堤成了虚设,这么重要的预防工作都没做,还谈得上抗台吗?
补充内容 (2013-10-9 22:39):
台风登陆当晚,鳌江镇的古鳌路、江滨路、兴隆街、第一码头、开发一区、建设巷等,沿江一带照样严重江水倒灌。那水就是从涵洞沟渠、码头活动闸进来的,防洪堤成了虚设,这么重要的预防工作都没做,还谈得上抗台吗?
补充内容 (2013-10-11 10:30):
我记忆,这几年来比较严重内涝的四次中:“06年的1号“珍珠””为错,应更正为:06年的8号“桑美”。 |